【暑期“三下乡”】青春镜头赋能文旅,青衿视界绘就振兴——化环学院“誓语者—镜头语言”团队用影像讲述誓节乡村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02   浏览次数:11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用影像赋能乡村文旅事业发展、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2025729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誓语者—镜头语言”团队奔赴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应用化学专业2023级学子领衔组建,充分发挥影像工作特长,聚焦誓节当地特色地貌、红色基因与人文风情,用青年视角的镜头语言捕捉誓节魅力,倾力谱写助推乡村振兴的影像新篇。



晨曦“镜”守:湿地光影捕捉自然律动

团队以全方位阐述誓节之美为核心想法,于拍摄前进行取景勘察,不断尝试各个机位,探索最佳时间,试求拍摄出最佳画面。天光未启,凌晨五点,全队抵达桐枘河省级湿地公园等待日出。雨天道路泥泞,但团队成员不惧泥泞和杂草,扛着镜头坚定而行。


血火忆:追寻红色足迹定格信仰

团队转战至血火岁月的青春注脚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在广德第一党支部成立地,团队成员凝视着泛黄的《皖南独立团宣言》,回溯1934年革命者依托誓节渡运送物资的往事,时光交错,仿佛听到了先烈们横渡河流的声音。


文脉“镜”承:聚焦范公智慧对话千年

随后,团队抵达范仲淹纪念馆,先天下之忧而忧在耳边徘徊。团队成员感受着千年前伟人的风略。在纪念馆中,用镜头记录下范公治水理政的智慧,展示出其疏浚桐枘河,筑堤防洪的史料,呼应青年智助乡村的实践主题。


枢纽“镜”瞰:航拍立体脉动展望未来

为立体展现誓节蓬勃的发展活力与交通优势,团队运用无人机升空,俯瞰壮阔的誓节枢纽。镜头下,钢架桥隧纵横交错,与古老的桐枘河渡口遗址同框辉映。云端之下的枢纽,如同强劲搏动的心脏,紧密联系着誓节与周边城市。这段航拍不仅记录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用震撼的影像语言预言了誓节无限的发展潜力与通向未来的广阔道路。

精“镜”细作,赋能振兴

返程途中,团队成员复盘当日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并完成素材备份。晚间,团队集中研讨、优化方案,同步进行素材精修与整理,为后续高效剪辑奠定基础,并据此动态调整后续拍摄策略与分工。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暑期“三下乡”实践育人成效,引领青年学子以镜头为笔、以实践为墨,在服务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奋力书写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文:马晨、王志明;图:王志明;编辑:胡承功;终审: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