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青少年深刻理解革命历史,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探红忆史,童梦同行”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鸠江区清水街道竹秀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团队精心策划,创新形式,通过联动社区老党员、退休军人与少先队员,开展包括采访、红色经典场景再现演绎、红色观影、国歌声中忆初心等丰富活动,架起了一座连接“光荣过去”与“光明未来”的桥梁。
开班仪中的红脉绵延
活动开班仪式上,项目指导教师马晨指出:“对社会而言,我们想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红色传承更有温度;而对参与实践的同学们,这更是一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成长历练。”
建党节里的红色传承
7月1日,以“初心对话传薪火,红船载梦启新章”为主题,少先队员向老党员致敬活动正式开始,少先队员们踮起脚尖,将红领巾系在老党员们颈间。一位曾参与过抗洪救灾的老党员表示:“每次唱国歌,就想起当年和战友们守堤的日子,你们年轻人要记住,好日子是拼出来的。”
聆听岁月里的红色回响
随后,“红色寻访”老党员和退休军人实践活动温情启幕。团队成员带领少先队员们走进社区退休军人与老党员家中。退役军人拿出了一件缀着荣光勋章的旧军装,旁边是几张边角发卷的老照片,他感慨到:“这是1979年在南疆,国家需要咱,咱就得往前冲……”
穿越百年的青春呐喊
7月中旬,以“时光里的红印,薪火永相传”为主题的红色经典场景再现演绎活动,让实践氛围达到高潮。7名少先队员和团队成员化身“爱国青年”,共同上演五四运动片段,生动表演赢得全场观众一致好评。
此次“探红忆史,童梦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深化思政育人实践的生动探索。学院始终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链接资源,让青年学子既成为历史的“讲述者”,也成为精神的“践行者”。
(文:马晨、李彩玲、孙超;图:张婉如、陈沭;编辑:王康;预审:胡承功;终审: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