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系教师党支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党建发展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6-27   浏览次数:322

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教师党支部是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现有党员17名,党员中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占比94%。党支部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次,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次,安徽省拔尖人才青年学者1人次,安徽省“先进个人”1人次。

坚持高标准党建,紧盯三个“强化”

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政治引领。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育人实践、推动中心工作。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

强化标准意识,规范组织生活。党支部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推动制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确保严肃、经常、认真。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积极邀请校院领导、专家讲党课,落实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要求,不断推动标准化支部建设。

强化思政教育,团结凝聚师生。坚持把党支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解决教师思想问题和解决教学科研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践行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路线,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形成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良好风气。

坚持高水平育人,立足三个“驱动”

支部坚持教学驱动,充分发挥教学的基础和引领作用。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价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课程目标,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三全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支部依托科研驱动,发掘科研拓展提升作用,以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作为新工科建设重要抓手,将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创新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支部巩固双向驱动,突出师生共进共促作用,构建学习共同体,师生一道开展教学、科研竞赛,分享学术成果,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科学研究水平;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探索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实现教育育人与学术发展的同向同行。

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一个”互动

党支部坚持高标准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带发展,以党建促党建。党支部所在应用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系获批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系部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纵向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百篇,主持省级、校级项目21项,发表教研论文12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授权专利13件;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参与发表SCI论文、发明专利2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50余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余项。系部教师多次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校教学骨干、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奖项荣誉。

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七个有力”建设标准,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教育引导党员争做立德树人表率,团结带领全系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在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文:桂大祥、胡磊;图:应用化学系教师党支部;初审:程秀仙;复审:李品华;终审: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