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科技兴农使命,5月15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红旅拓温控新材,绿能护沃野生机”团队赴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大浦现代农业试验区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团队由学院2023级化工、应化、环工专业学子组成,活动围绕化工新技术与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展开调研探讨,推动红色精神在科技兴农、助农实践中焕发新活力,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安徽鲁班集团科技创新中心副总监田雨、项目指导教师马晨、化工系主任张荣莉全程参与活动。
项目团队先后考察了实验区育秧育苗中心、无土栽培温室等新农示范区。在试验区育秧育苗中心,师生团队深入了解传统加温系统能耗高的现状,并结合学科知识,提出将相变保温材料应用于育苗床温控的设想,通过材料技术革新降低能源成本。这一思路既呼应低碳发展理念,也体现了科研工作者扎根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
在植物驯化基地的无土栽培温室,针对传统风机通风带来的高能耗与运维压力,师生们现场研讨无动力空气循环技术的应用路径。拟通过热压通风原理优化温室结构,减少机械装置依赖,提升空气流通效率。这种“技术替代能耗”的创新思维,既是对绿色发展的探索,也展现了青年学子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动作为。
项目团队与试验区负责人围绕相变材料应用、无动力通风技术、环境处理等方向展开深入探讨,达成初步产学研合作意向。中心副总监田雨分享了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期待通过高校智力支持,突破农业发展壁垒。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交流为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开了窗口,后续将以问题为导向,细化合作方案,推动技术落地。
本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技术革新”与“乡村振兴”为主线,不仅让师生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为学科建设积累了鲜活案例,更以实践为纽带,搭建起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的平台。既是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也是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赋能基层发展的有益探索。随着合作的深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将继续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梳理合作需求,开展实地论证,推动产学研合作向精准化、实效化发展,力争在绿色农业科技领域形成可复制的创新模式,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为守护沃土生机,书写“三农”新篇贡献青春力量。
(文:马晨、章日成;图:马晨;编辑:王康;审核:胡承功)